English

军民同心 江堤巍然

1998-08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汉俊 倪 迅 蔡侗辰 张 俭 高 腾 张玉玲 我有话说

8月14日上午,本报赴长江抗洪前线报道组分别抵达湖北武汉、洪湖、监利险段。此时第五次洪峰正离开荆江大堤,向武汉缓慢逼进。尽管洪峰来势不大,水位涨落不明显,但40多天的高水位浸泡使长江大堤千疮百孔。多日的连续作战,居高不下的40℃高温,使前线官兵和群众正面临更严峻的考验,不敢稍有松懈。

堤内风景依旧

11时许。记者乘坐的防汛专用采访车奔驰在湖北仙桃市至洪湖市的江汉平原,抬眼望去,一片沃野,满目新绿。荷丛中有渔翁展臂收网,绿油油的晚稻秧随风起舞。村前屋后沟汊港洼孤舟自横,鹅鸭竞游。农家院墙上丝瓜藤结着灿灿的黄花。老人在树荫下惬意地摇扇纳凉。

陪同同志无不感慨地说:“要不是数以万计的抗洪大军严防死守,这里将成泽国,不可想像啊!”

弃家固守长堤

12时30分。驱车驶上洪湖城区大堤,直抵洪湖航道处。这个处担负着洪湖上下205公里航道的养护工作。水涨水落,风霜雨雪,航道职工始终保持着长江航道的畅通。

我们登上航道职工摇过来的颤巍巍的小木筏,所闻所见触目惊心:所有办公室和宿舍均淹在水中。人们不得不弃家另投,但工作秩序井然,一楼淹了上二楼,二楼危险上三楼,始终不放弃向上级通报长江汛期航道的最新情况,一个个重要信息从这里汇总到决策层。

在洪水中坚守岗位的技术人员大多是武汉水电大学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毕业生。据处办公室主任段茂祥介绍,由于工程技术人员不畏艰险,日夜查巡,该处所辖的200多座水上航标灯和80多座岸标在惊涛骇浪中依然熠熠发光。

死守中沙角

下午2:30。洪湖乌林段中沙角是大堤著名的险点。1935年大堤决口,江水把堤内冲了一个深潭。60多年来每一个汛情,堤内深潭便有反应。

今年8月3日下午3时45分,进行拉网式排查的民工突然发现这口老潭水泡突涌,赶紧向指挥部报告。水手潜水探摸,发现潭中有多个孔,每个孔直径都在10公分以上,多孔成一线,这是一种罕见的、十分危险的“管涌群”现象!

乌林镇水管站副站长、工程师曾立清指着险点警示牌告诉我们,专家采用科学的办法,使险情终于得到控制,但危机依然存在。记者走上潭中临时搭设的险点监视台,见到小股气泡仍不断冒出,每一险点均有一名负责人24小时不间断监视。

13日下午4:50分,江泽民总书记亲临乌林段大堤,亲自踏上3号险点台,询问正在探摸的水手有关管涌的情况。总书记的忧民之心和关切之情,令这些朴实的知识分子和农民深受感动,他们立下军令状,决不让溃口在中沙角出现!

官兵同心斗志昂

8月14日晚7时,记者参加抗洪前线空降兵某师举行的向洪湖人民献爱心募捐仪式。

这支英雄的部队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和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部队。13日他们接受了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检阅,14日他们又以各种方式捐助,表达对在惊涛骇浪中产生深情的第二故乡洪湖的心意。

师长姚恒斌告诉我们,这支部队曾在上甘岭坚守坑道战斗了43天,这次第一批赶来抗洪的将士也已坚守了整整43天。他们一定遵照江泽民主席的指示,不辜负全国人民的重托,守住长江大堤。

夕阳涂在整齐的军色方阵上,战士们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。他们高喊口号,高唱壮歌,正以昂扬的斗志,等待又一次冲锋。

预备役部队救护群众

14日记者从汉口赶到湖北省监利县的尺八镇。只见狭窄的土道旁,搭建了一排排长长的简易棚,红蓝两色相间的塑料编织布蒙在木杆上,隔成一间一间“小房子”,受灾群众就在这里安了临时的家。

尺八镇小棚子里的大批受灾群众,是刚刚由监利县三洲乡抢救出来的。记者在这里遇到了参加水上救护的襄樊预备役师抗洪抢险突击队的50名指战员。

这50名预备役指战员驾驶冲锋舟冲进水中抢救群众。他们中有一半是预备役军官,其他是个体户、农民、工人、医生和机关干部。

这支预备役部队早在1996年的抗洪斗争中就荣立过集体一等功。今天,这个英雄集体又发挥了先锋作用。几天来他们已抢救出近4000名受灾群众和8596件贵重物品及生活必需品。现役军人先造喜参谋告诉记者:连日来在高温下抢险,经常是从早晨5:00干到天黑。大家在水里泡,又在太阳下曝晒,脱了一层又一层皮。天气热得光流汗,几天都没小便了。可群众救出来了,我们心里感到安慰。

记者看到,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与抢救出的受灾群众坐在岸边。一位姓张的老乡说:“是解放军救了我,我永远不会忘记。”只见水面一支支冲锋舟又向远处冲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